散文

乡情散文|乡村记忆——故乡的青山

说来话长:自人民公社成立后,政府高瞻远瞩务实创业,首先提出:“举着红旗跟着党,誓叫山河换新装”……满街红绿标语异常醒目。那时巳过渡到人民“公”社,“人多力量大,说干啥就干啥。”一九五八年新任大队基层干部,坚决执行党“绿化祖国”的号召,让小东山披上绿装。开春便成

故乡 青山 乡情 散文 乡情散文 2025-05-19 14:37  11

乡忆散文|翻墙看电影的日子

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去影院看场电影了。小时候最期盼的就是看电影,那时看电影并不简单,看也是在露天地看。来村里放电影的是公社的放映队。每次放映队下村演出,都是先在村里较大的空闲地上早早挂上荧幕和喇叭,直到天全部黑下来,放映员吃饱喝足后,才把放映机架起来,发电机呼喽呼

电影 剧院 散文 放映队 王学亮 2025-05-19 14:35  8

散文:画笔里的人生

“年年岁岁花相似,岁岁年年人不同。” 时光是一支永不干涸的画笔,在岁月的宣纸上勾勒出深浅不一的纹路,悄然润泽着生命最本真的模样。人生恰似一幅流动的水墨长卷,我们既是执笔的画师,亦是画中穿梭的旅人,以每一个脚印、每一次抉择,书写着独一无二的生命故事。

人生 画笔 底色 凌云壮志 散文 2025-05-19 10:52  9

散文:钱都去哪儿了?

就像长了翅膀的精灵,转眼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。前些日子老家堂弟打来电话,声音里满是无奈与焦虑,原来侄子好不容易谈了个对象,可女方一开口就要18万8的彩礼,堂弟在电话那头儿叹气:“现在好姑娘太难得了,错过这一次,以后怕是更难遇到。哪怕砸锅卖铁也得把人娶回家。”我一

情妇 散文 贪腐 广东茂名 炒花饭 2025-05-19 05:03  8

高金秀《牦牛广场的夜与暖忆》散文

暮色如淡墨洇染,悄然晕开在城市的天际。我刚迈进家门,孙子便像一只欢快的小鸟,“嗖”地一下扑到我身边,脆生生地喊着:“奶奶,吃完晚饭带我去牦牛广场玩吧!”他仰着脸,眼睛亮晶晶的,那期盼的神情仿佛藏着一整个璀璨星河。我笑着摸摸他的头:“乖,等吃完饭咱就去。”

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散文 牦牛 晓凡 金秀 2025-05-19 00:37  19

当代散文|岳父母有了“新工作”

两年前,岳父母决定:把老屋改造一下,回老家居住,理由是老家空气清新,可以重新体验到劳作的快乐,可以与老友海阔天空地侃大山,可以自如地赶场下街,比在城里过“出门就关门”“邻居间形同陌路”般的生活幸福多了。

岳父母 散文 春茶 蕨苔 乡场上 2025-05-18 10:56  14

当代散文|永远的光芒

文/刘爱军是谁在漫漫黑夜里痴痴地探索民族的未来和希望?是谁在白色恐怖下毅然传播革命的思想和文章?是谁在南湖小舟上让革命者的理想融汇成了崇高的信仰?是谁在大革命失败后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?是谁在八角楼上写下“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”的宏伟篇章?是谁在井冈山

井冈山 散文 天安门城楼 西柏坡 八角楼 2025-05-18 10:33  10

当代散文|你好她好无人不好,天地同乐自然怀抱

你好她好无人不好,天地同乐自然怀抱。 山川焕彩呈祥瑞,岁月流芳映俊髦。 四海通商财路广,九州筑梦俊才豪。 笙歌处处民心畅,盛世鸿图气势高。 赏析:首联直接点题,强调人人安好、天地和谐的美好景象。颔联描绘了山川焕发出光彩,象征着祥瑞之兆,岁月也因美好的事物而留下

山川 散文 七律 首联 逸兴 2025-05-18 10:17  11

散文‖盼雨

大地干裂,尘埃在风中打着旋儿,那是一种干渴到极致的景象。天空像是一片湛蓝却无情的幕布,久久不见一片云彩的踪影。田野里,禾苗耷拉着脑袋,叶片卷曲着,像是在发出无声的哀求。土地上的裂痕如同一张张干渴的嘴,渴望着甘霖的滋润。

甘霖 散文 古井 干渴 盼雨 2025-05-18 10:04  13

我为什么不喜欢李娟,她的散文我为何读不下去呢

十年来,我读李娟三本散文集《阿勒泰的角落》《遥远的向日葵地》《我的阿勒泰》中的部分作品后,其总体印象是,琐碎、粗糙、散漫而不凝练、没有多少文学审美营养,缺乏思想性,缺少叙述语言上的弹性和穿透力,匠人痕迹太过明显。因此我认为李娟与很多人称道的“天才”一说,相差十

阿勒泰 散文 惠人 李娟 李娟散文 2025-05-17 23:59  13

散文:秧苗里的童年

清晨,天边还挂着几颗慵懒的星星,公鸡的啼鸣划破了乡村的宁静。我揉着惺忪的睡眼,被奶奶从被窝里拽了出来。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,还夹杂着稻草和露水的气息。远处的田野里,已经有人影晃动,那是早起的农人开始下秧苗了。

田野 童年 秧苗 散文 水田 2025-05-16 18:12  11

散文:平遥古城——仿佛从中国古代文学里走来的商肆酒家【原创】

我们来到平遥古城,时间已近晚上19:00,走在西大街上,给我强烈印象的是街衢两旁,红灯笼高挂,有的商铺门前,灯笼已点亮,红灯笼犹如街衢的点睛之笔,让这座古城韵味悠长……又见酒旗招展,醋坊飘香,我们仿佛看到了从中国古代文学里走出来的商肆酒家……还有,远方,夕阳应

散文 平遥古城 商肆 中国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 2025-05-15 15:39  9